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黄山头资讯 >> 专题报道

黄山头•百年传奇

第五章 黄山之争 陶家驰妙平风波


    一方地域,但凡有名,必有争议。出于对地方利益和名誉的保护,当事者口舌之战持续不断。如何将化干戈为玉帛,值得考量。黄山头酒名称之争,可谓由来已久。但今天看来,却是意义非凡。

1973年盛夏,黄山头迎来了新一任厂长。他叫李书祥,是当年的县委书记亲点的。据说选他有两个标准,一是他在县食品工业局干过,当过管酒的官。二是他对酒情有独钟,一餐能喝3斤,喝遍全县无敌手,因而得了个“李三斤”的雅号。
     “李三斤”确实是个有能耐的厂长,他一上任就将藕池大曲更名为黄山大曲。原来藕池附近有一座山,比安徽的黄山多一个字,叫做黄山头。这座山很奇特,它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,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大石头,孤独地横跨两省之间,一半在湖北,一半在湖南。相传,远古时候这座横跨湘鄂的黄山和安徽的黄山本是一座山,这座山就在藕池附近。王母娘娘移山填海时,派一个大力神将这座山背到安徽。大力神刚刚背起这座山,突然闻到一阵醉人的酒香,他无法阻挡那种难以言状的诱惑,禁不住弯下腰来,深深吸了一口气。谁知就在他弯腰吸气之际,那座山的头部从背部滚落下去,变成了今天的黄山头。
    黄山大曲的确给酒厂带来了好运。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的南闸就建在黄山头。因其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,加上又有一代伟人******和周恩来的亲笔题词,所以引来不少游人到此参观浏览,并题有“山河桥闸归眼底,畅饮黄山兴致浓”的诗句。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不喝黄山酒,枉到黄山头
    1978年,黄山头大曲酒参加全省评酒,被评为浓香型白酒第一名,随后十届蝉联,其间,两次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,一次获轻工部优质酒称号;一次获湖北白酒质量大赛金钟奖。
    黄山大曲的崛起,引起安徽最高领导的关注,他们发函给时任湖北省省长的韩宁夫:“你们湖北的酒,怎么叫我们安徽的山名?”韩省长幽默地回电话说:“你们是黄山尾,我们是黄山头,本是一座山,有什么不能叫的?况且我们注册在先呀! ”
    “不行,不行。你们不能叫。”安徽旅游局径直将电话打到了酒厂。
    “不叫就不叫,我们才不愿跟你们扬名咧。”那时是计划经济,老实说,李书祥也没有商标的法律意识。他想,黄山头的故事毕竟只是一纸传说,多少显得有点底气不足,不如改一个名字算了。
    在白酒界享有“南陶北高”盛誉之一的“南陶”——陶家驰刚巧在酒厂调研,他闻知也为改名伤透了脑筋。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住“黄山”两个字。他为此苦思冥想,吃饭时还喃喃自语:“黄山大曲、黄山大曲•••••”突然他一拍大腿:“有了,比大曲还要好的是头曲,那就叫黄山——头曲吧?”陶家驰兴奋地将新名字告诉李书祥。“好好好!”李书祥连连点头:“这样好,既保留了‘黄山’的名字,又和‘黄山’区别开来,更妙的是和当地的山名(黄山头山)、地名(黄山头镇)相吻合。自此,黄山头商标正式注册,黄山头酒以新的形象挺进市场。湖北和安徽的“黄山”之争化干戈为玉帛,落下帷幕。